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股前外側皮瓣在皮膚缺損中的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利用股前外側皮瓣修復膝部皮膚缺損。方法2010年6月~2017年9月運用皮瓣修復膝部皮膚軟組織缺損16例,皮瓣全部成活,外形及功能恢復良好,效果滿意。結果/結論股前外側皮瓣血管蒂恒定,且相對較長,皮瓣帶有感覺神經,臨床中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股前外側皮瓣;膝部;皮膚缺損
1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年齡32~70歲,平均41.5歲;機器傷3例,重物砸傷2例,車禍傷7例,燒傷4例。缺損面積為12cm×5cm~18cm×12cm不等。16例患者均有骨外露,采用股前外側皮瓣修復創面,其中游離移植5例,手術切取皮瓣面積:最大12cm×20cm,最小6.cm×13cm。
2手術方法全屏顯示表格
2.1受區準備
創面應徹底清創,嚴密止血,雙氧水、生理鹽水沖洗創面。若感染創面,術前根據細菌培養結果,選用有效抗生素治療,創面用抗生素液濕敷換藥,或者創面清創Vsd負壓吸引待創面清潔后再手術。2.2皮瓣設計髂前上嵴外緣與髕骨外上角連線中點為軸心,該連線為軸線,根據皮膚軟組織缺損的形狀和大小來設計皮瓣,皮瓣2/3在軸線外側,1/3在軸線內側,2/3在軸心平面以下,1/3在軸心平面以上。
2.3皮瓣切取若
為游離移植的可選與受區對側作供區,先沿皮瓣的外側緣切開皮膚,在闊筋膜深面向內側掀起,通常有2~4支皮支經闊筋膜張肌的肌腹下端穿出,選最粗的皮支進行游離,向上分離尋找旋股外側動脈降支或橫支,盡量保留較長的血管蒂以保證吻合口位于健康組織內,將股前外側皮神經包含于皮瓣內,以利感覺功能的重建,血管游離后,切開皮瓣的內側緣,皮瓣完全游離后斷蒂,轉移至受區。若為帶蒂移植的,將皮瓣皮支血管分支處近端結扎并離斷旋股外側動靜脈主干,遠端血管作為血管蒂將皮瓣旋轉修復受區。
2.4血管神經吻合
動靜脈比例為1:2。皮瓣動脈與受區同側旋股外側動脈端端吻合,皮瓣靜脈與旋股外側動脈伴行靜脈端端吻合。其中神經與隱神經髕下分支吻合。
2.5供區處理
供皮瓣區直接縫合12例,取腹部全厚皮片游離植皮4例,植皮區均加壓包扎。
3結果
術后隨訪2~17個月,平均10.8月,16例皮瓣全部存活,術后均無血管危象發生,14例恢復保護性感覺,另2例正在隨訪中。皮瓣質地柔軟,厚度適中,有彈性,有排汗功能,但3例皮瓣術后外觀稍顯臃腫。供區疤痕較小,下肢行走功能無明顯影響。
4典型病例
例1,患者男,44歲,因燒傷致右側膝部皮膚壞死1月入院,在我院行壞死皮膚切除、清創術,術后患者右膝部皮膚缺損約15cm×11cm大小,髕韌帶及骨組織外露。予以Vsd負壓引流術后1周后于左大腿設計并掀起股前外側皮瓣16cm×12cm大小,游離移植修復右側膝部皮膚缺損。旋股外側動、靜脈與受區旋股外側動脈降支動脈、靜脈吻合(端端吻合1條動脈和2條靜脈脈),股外側皮神經與隱神經髕下分支吻合,皮瓣全部存活。術后隨訪6個月,皮瓣色澤、質地正常,皮瓣感覺恢復s2級,右膝關節背伸不受限,屈曲稍受限。(圖1-5)。例2,患者男,38歲,因車禍傷致左膝關節處皮膚撕脫3h入院,急診在手術室全身麻醉下行清創縫合術,10d后左膝部皮膚壞死,清除壞死組織后遺留皮膚軟組織缺損約10cm×8cm大小,骨組織外露,于左大腿設計股前外側皮瓣12cm×9cm大小,以旋股外側動脈降支為蒂,逆行切取皮瓣旋轉覆蓋左膝部皮膚缺損。術后皮瓣全部存活,但是皮瓣下方有感染,經清創縫合后感染控制,皮瓣外形稍臃腫。隨訪1年,皮瓣色澤、質地正常,皮瓣感覺恢復s3級,膝關節屈曲、背伸活動無明顯受限,能正常行走。(圖6-9)。
5討論
5.1股前外側皮瓣的優缺點
該皮瓣的優點是血管蒂較長、血管口徑粗、可攜帶股前外側皮神經、可切取面積大、不犧牲肢體主要血管、術中不需要更換體位。血管蒂長有利于將吻合口置于質地優良的組織床上,避開炎性肉芽組織的刺激,可減少血管危象的發生;皮瓣攜帶的股前外側皮神經與受區神經吻合,可重建感覺;皮瓣可攜帶股外側肌、闊筋膜張肌等,形成復合組織瓣以適應不同的需要。皮瓣的缺點包括:仍存在解剖變異,即皮瓣區血供可能不是由主要血管即旋股外側動脈降支主干末端或降支發出,而是發自旋股外側動脈橫支或降支內側支,本組16例中有1例優勢皮支不是由旋股外側動脈降支主干末端或降支發出,而是由旋股外側動脈橫支發出的;皮瓣的另一缺點是較臃腫,不過,近來應用削薄股前外側皮瓣能較好地解決這一不足。
5.2修復膝部皮膚缺損的體會
膝關節處皮膚缺損常導致肌腱及骨外露,長時間外露常引起肌腱、骨壞死以及關節感染,嚴重影響膝關節功能,若利用植皮修復創面,可能導致瘢痕攣縮影響膝關節功能。早期利用皮瓣修復創面可有效控制感染及恢復良好功能。本組病例其中有5例患者皮膚缺損面積較大,無法用帶蒂皮瓣修復,需游離移植修復,但是游離皮瓣移植受區可供吻合血管不易找到可供吻合血管,脛前、脛后動脈均位置較深,且為下肢主要血管,損傷后對下肢組織供血影響,隱動脈血管較細,血管不匹配,且可能對皮瓣組織供血不足。神經吻合利用隱神經髕下分支吻合,不影響下肢小腿內側感覺障礙,本組5例游離移植的股前外側皮瓣均采用與受區旋股外側動靜脈端端吻合,受區大腿前外側行“Z”切開,便于顯露受區血管,防止瘢痕形成。選用旋股外側動靜脈血管作受區血管吻合,血管較為匹配,不損傷主要血管,對患肢組織供血不受影響,神經與隱神經髕下分支吻合可重建皮瓣感覺功能,故利用游離股前外側皮瓣修復膝部創面可恢復良好功能。帶蒂移植風險較低,操作簡便,手術時間短,用于皮膚缺損面積不大,年齡較大者,故對于年齡較大者,皮膚缺損面積不大、風險較的病人,帶蒂股前外側皮瓣也能取得良好的療效。
5.3供區閉合的問題
供區盡量能一期直接縫合,皮瓣切取面積較大者,可將皮瓣設計成Kiss皮瓣組裝覆蓋供區,將供區橫軸變成縱軸便于直接縫合。但是Kiss皮瓣要求技術較高,若條件達不到,主張用全厚皮片移植,減少疤痕對供區的影響,面積小的可就在大腿切口兩端切取,面積大的可在腹部切取,供區需適當制動,以利皮片的成活。
參考文獻
[1] 徐傳達,鐘世鎮,劉牧之,等.股前外側部皮瓣的解剖學[J].臨床應用解剖學雜志,1984,2(3):158-163.
[2] 羅力生,高建華,徐傳達,等.股外側皮瓣其游離移植的應用[J].第一軍醫大學學報,1984,4(4):1-3.
[3] 周丕育.股前外側皮瓣在下肢皮膚缺損中應用[A].貴州省醫學會骨科學分會.貴州省醫學會骨科學分會2014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貴州省醫學會骨科學分會:貴州省科學技術協會,2014:1.
[4] 羅盛康,高建華,羅力生,等.游離削薄股前外側皮瓣修復手腕部軟組織缺損[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05,28(1):6~8.
[5] 許亞軍,壽奎水,芮永軍,等.600例股前外側皮瓣移植術的臨床應用經驗[J].中華整形外科雜志,2005(06):17-19.
作者:周丕育 楊紹浦 馬元俊 蘇期波 黃振華 楊孝明 張林虎 趙亮 黃江 王召華 劉波 鄭青松 張欽超 張勇 梁建軍 盧軍 王金波 楊登國 單位: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人民醫院整形手足創傷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