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系統教學法在藥理學教學改革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藥理學是醫學各專業學生的主干課程之一,亦是鏈接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中醫學、藥學、護理學等學科的橋梁課程。為保證學生能夠全面掌握藥理學教學內容,促進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踐相結合,改善藥理學教學過程中理論和臨床實踐脫節等問題,本文在藥理學教學中引入系統教學法,以期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協同學習,最大程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藥理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系統教學法;藥理學;課程整合;教學改革
在我國醫學生培養的過程中,通常都是以傳統的各門課程為基礎開展教學,經歷由基礎醫學課程→橋梁課程→專業課程順序進行。這種培養程序雖然取得的效果是肯定的,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前后期課程知識點缺乏連貫性、學科間縱向橫向聯系不緊密等,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造成學生難以適應當前快速發展的醫學教育和社會醫療需求。系統教學法就是把教學內容或知識點作為一個有機整體開展教學,其中每個教學環節都是整體的一部分,每個教學內容或知識點都是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在藥理學教學中,嘗試如何開展系統醫學教育,促進各課程教學內容相互滲透、相互聯系,不僅有助于學生全面掌握藥理學的基本知識,滿足臨床藥學服務的需求,而且能夠超越傳統的醫學教育方法,促進醫學教育質量的提高,適應日益發展的醫學理論知識要求。
1在藥理學教學中應用系統教學法的意義
藥理學作為臨床藥學專業學生必修的課程,是學習其他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課程的基礎[1],幾乎所有與醫藥有關的專業都要學習藥理學。同時,藥理學也是一門實踐性強、綜合性高的課程,對專業知識的綜合應用及分析能力要求很高,教學內容涵蓋了基礎醫學、藥學及臨床醫學等課程內容,知識量大,重點難點多,藥理作用機制復雜深奧,不易理解,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至關重要。現代醫學教育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實踐操作性及知識體系的整體性,教師在此教學過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構建知識體系相對完整的醫學課程;如何利用現有的教學手段和信息化資源平臺整合目前的課程教學內容,最大限度地發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將是未來醫學教育發展的主要方向。因此,將系統教學法應用于藥理學教學中,從系統醫學知識的整體觀進行藥理學內容的講授,將各個層次的知識點有機結合,串聯為一個完整的課程內容,這將有助于學生全面掌握教學內容,對各種藥物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等的理解更加深刻,更能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及實踐應用能力,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醫學知識的興趣,對整個藥理學課程的教學效果提升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2系統教學法應用于藥理學教學中的課堂設計
2.1教師課前準備
系統教學法對教師的要求很高,教師不僅要掌握藥理學方面的知識,還得熟悉許多基礎課程(生理學、生物化學、解剖學、組織與胚胎學等)和臨床課程(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兒科學、婦產科學等)等的內容。教師上課前必須將授課內容進行認真分析,根據內容補充有關學科的知識。例如要進行抗高血壓藥內容的備課,首先教師要查閱生理學知識,熟悉血壓形成機制、影響血壓的因素及正常的血壓值;之后還要查閱病理學、病理生理學和內科學等課程內容熟悉高血壓的定義、發病原因、病理變化及分型等;再次就是根據這些臨床特點選擇合適的抗高血壓藥物;最后要通過藥理學知識來分析為何選擇這些藥物及在用藥過程中會出現哪些不良反應和預防措施等。
2.2學生課前準備
系統教學法要求學生不再以傳統的教學方法逐門課程依次學習,而是要圍繞每次上課的主題進行多門學科的綜合學習。學生在上課之前要提前預習相關的基礎知識和臨床知識等,并且要查閱一定的文獻資料,這樣有備而來,不至于上課時聽不懂教師講授的內容或前后知識連貫不暢。例如要預習抗心律失常藥物章節內容,學生要先查閱解剖學和生理學內容,掌握心臟的構成和心臟電生理,了解心肌的工作原理;然后查閱病理學及病理生理學書籍,熟悉心律失常形成機制、病理變化和分型;最后利用藥理學的知識,綜合臨床表現選用相應的藥物進行治療,并對所用藥物的不良反應充分了解,做好防治措施等。
2.3課堂實施
把藥理學教學過程當做一個系統,要求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在上課前已經讓其做了充分準備,那么在如何在課程中實施系統教學法呢?(1)教師在講授過程中,做好每個知識點都講到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教師應抓住授課的關鍵知識點,通過對知識點的掌控,引導學生學習,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動力。(2)注重培養學生知識的完整性,使其能夠圍繞某一醫學問題或藥物進行系統學習和掌握,使各門課程中的碎片知識點連接為一個完整的體系。(3)引導學生自發學習,課前選擇相應學科知識點預習,上課時組間進行討論和答辯。每次在上藥理學課前,教師下發學習提綱,提出本次課的教學目的和要求,學生根據提綱和教學目的在課堂上展開小組間的討論或辯論,教師巡場指導,啟發和訓練學生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重點收集學生難以辨清的疑問進行集體解答。(4)課后督促學生對本次內容進行梳理和吸收,強化課程內容的記憶。由于系統學習法所涵蓋的教學內容多,知識點復雜,學生很難在較短的時間內完全掌握,因此必須督促學生課后梳理知識點,強化記憶,融會貫通,系統掌握本次教學內容。
3如何在藥理學教學中應用系統教學法
大連醫科大學作為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之一,為適應當前高等醫學教育實現“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醫學教育課程模式改革的需要,突出知識的整體性,培養和提高醫學生綜合應用醫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試點班進行系統教學法的引入,本文重點以神經系統為例介紹。
3.1教材編排和制定
神經系統藥理學是藥理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系統整合教材在系統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教材整合了藥理學、組織與胚胎學、生理學、病理學和病理生理學課程中的神經部分內容,主要由神經系統的功能基礎篇和神經系統疾病基礎和治療篇組成。神經系統的功能基礎篇包括神經系統的感覺功能、運動功能和內臟運動調節功能、腦的高級功能、腦屏障的結構和功能、神經發生等。神經系統疾病基礎及治療篇由神經系統的病理學、腦功能不全和神經系統藥理學組成。教材編排符合系統整合大綱要求,并經過學校教學主管部門認定執行。
3.2教學環節的實施
系統教學法要求圍繞一個知識內容,在學生掌握一定的基礎醫學知識的基礎上,進入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學習[2]。人類神經系統是人體結構和功能中最為復雜的系統。近年來,為了提高藥理學課堂教學質量,我們引入系統教學法,并將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PBL)與臨床實際病例的討論式教學模式有機結合起來[3]。教師把搜集到的具有代表性的真實案例應用到講授涉及的藥物中,通過以案例為導向,在教師的指導下,啟發學生運用藥理學基礎理論知識,分析、解決案例中的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體系統教學法教學實施是首先教師依據系統整合的教材,將神經系統按照正常結構及功能、神經系統常見疾病以及治療藥物的順序進行理論授課。使學生對神經系統有一個全面認識。然后再以10人為1個小組,在教師的協助和引導下,圍繞一個具體案例進行實踐。如目前我們選用中樞性鎮痛藥止痛治療的案例,啟發學生課前準備、課中討論、課后總結,共設計6學時教學安排,其中2學時為學生閱讀病例、提出問題、課后查閱資料,剩余4學時用于學生對所提問的問題討論,教師點評,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3系統教學法教學效果評價
對我校采用系統教學法講授藥理學課程的2016級臨床專業試點班學生的教學效果進行了初步評價(主要是進行期末藥理學理論考試試卷分析)。理論試卷卷面分數總分80分,其中含客觀題45分,主觀題35分。試卷統計結果顯示:總分最高分77.5分,優秀率(得分率為90%以上)為10%,及格率98.3%;客觀題最高分為滿分45分,優秀率(得分率為90%以上)為30%,及格率98.3%;主觀題最高分為33.5分,優秀率(得分率為90%以上)為13.3%,及格率96.7%。優秀率和及格率與同期未進行系統教學法試點改革的班級比較顯著升高。由此結果我們可以看出,系統教學法的引入顯著調動了試點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優秀率和及格率大幅提升,達到較為理想的學習效果。在對學生的問卷調查中,學生普遍反映系統教學后有利于所學知識的整合,更好地培養了整體意識,為后續臨床階段的學習奠定了扎實的理論基礎。
3.4系統教學法的課外拓展
開展第二課堂,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臨床實踐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4],提高系統教學效果,加深認識。“第二課堂”本著自主的原則,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例如在實踐中可以嘗試以下幾個方面:(1)組織學生去醫院參觀學習。通過開展1~2次實地考察,讓學生們了解當前各個系統藥物在臨床上的實際使用情況及藥物在臨床使用中常見的不良反應回饋。使課堂上枯燥乏味的學習變成生動形象的實踐。(2)在學生中開展藥理學知識競賽活動。以開展競賽活動的形式,強化學生記憶在課堂上學習的藥物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增加學習的趣味性。(3)在學生群體中,招募對藥理學科學研究有興趣的學生進入實驗室,了解藥物的研發及新藥的藥理學評價實驗等。在此過程中,可培養學生查閱文獻、實驗操作、課題設計等科研能力。藥理學作為醫藥學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是一門專業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傳統的藥理學教學方式已經不能完全滿足目前快速發展的醫學教育,為有效提高學生的藥理學專業知識,將系統教學法引入藥理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將基礎醫學知識和臨床實踐內容有機結合,多方面、多途徑優化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和臨床技能,確保對醫學知識的全面系統掌握。
參考文獻
[1]劉亞敏,吳宿慧,王燦,等.淺談藥理學教學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必要性[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4(2):93.
[2]吳丹,孫賀,張春慶.醫學課程整合與課程組建設的思考[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8,16(12):37-38.
[3]梁宇,初陽,姜明燕.臨床藥理學PBL教學實踐中教師的定位與授課技巧[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1):89-90.
[4]覃容欣,張波,周維英,等.藥理學“第二課堂”活動的創新與實踐[J].四川生理科學雜志,2017,39(2):104-105.
作者:周俊俊 王麗 呂莉 高東雁 姚繼紅 單位:大連醫科大學藥理學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