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從市場需求論新媒體編輯應備素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信息時代的發展加速了大眾傳媒的新變革,“互聯網+”的時代改變了群眾的認知模式和思維方式,新媒體如各類短視頻、手機客戶端、APP均是各種信息的傳播載體。為了滿足大眾的需求,新媒體必須不斷強化自身的硬實力,以期實現更優秀的作品的創造,豐富群眾的信息生活。新媒體編輯必須立足于廣闊的群眾事業,從基礎性的市場要求出發,促進自身素養的提高。
一、新媒體的界定
世界各國對于新媒體的內涵和外延做出過不同的界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以數字技術為載體,以網絡信息為內容進行信息傳播的媒介。相對于傳統的大眾媒介的新形式,新媒體具有涵蓋面的廣泛性的鮮明特點。新媒體在信息時代的迅猛進步下產生,開闊了群眾的視野,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在新媒體領域,群眾是媒介的主導者,受眾更容易形成自身的思維認知,發展自身的價值觀。另外,新媒體作為信息技術的產物,與傳統媒體相比較,具有更強的時效性,更能符合現代受眾獲取信息的需求。
二、新媒體市場需求分析
1.便捷性
新聞,核心就是一個新字,一條信息,越是新鮮,越是能及時到達需要它的人手中,就越能夠發揮它本身的價值。傳統媒體受限于自身的傳播媒介,對于群眾獲取信息的時間、地點和條件是具有明確要求的。而新媒體的傳播媒介多具有覆蓋面廣或便攜等特征,受限較傳統媒體而言要少得多,這確保了信息可以更加方便及時地到達受眾手中。
2.雙向性
傳統媒體受傳播媒介限制,對信息只能完成單向的傳輸,而受眾對于信息的反饋,傳統媒體只能接收到很少一部分,不但不完整,而且很難和受眾形成有效的互動。而互動卻是新媒體的所具有一項優勢屬性,通過互動,媒體和群眾增加了相互之間的了解和融合,媒體能更方便地知道群眾的信息需求,而群眾也更加清楚適合自己的媒體在哪里。甚至很多時候,受眾會成為新聞信息的源頭,參與到新聞的生產中來,這不但加大了信息的來源和覆蓋面,更可以使信息產生更多的效應和價值。
3.大眾化
傳統媒體獲得信息的方式相對單一,只是通過自身擁有的記者團隊和通訊員隊伍,來大大限制了媒體深人群眾的能力,從而使受眾產生相當程度的隔閡感。但如上文所述,新媒體獲取信息的途徑更加多樣化,很多受眾反過來就可以是信息的提供者,這就大大加強了新媒體的信息獲取能力,讓來自社會方方面面的咨詢聚合在一個大的信息網絡之中,可以滿足更多受眾的需求。
1.新聞專業素養
新媒體也是媒體,新媒體編輯首先應該具備一般編輯的職業素養,要從業務基礎能力,敬業精神,創新能力等方面嚴格要求自己,方能擔當編輯之職。
2.政治素養
新媒體編輯必須不斷加強自身的政治素養,提升自己的思像修養和覺悟,補足精神之鈣,筑牢思想之魂,從國家的大政方針出發,關注社會的全局利益,嚴格抵制影響黨、國家大形象的錯誤行為,對于其他人的不良行為要積極提出自身的建議。
3.知識素養
新媒體編輯在信息的呈現過程中扮演的幕后角色要求編輯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隨著信息時效性不斷增強,媒體編輯應當堅持“采編相結合”的工作路徑,堅持與時俱進的采編品質,針對具體情況做出具體分析,面對不同的信息采用不同的采編方式。
4.大眾素養
媒體信息的來源始終是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實踐,新媒體編輯必須不斷從最廣泛的群眾實踐中汲取營養和智慧,不斷創造出及與時俱進又具有親民性的特點的優秀作品。增強人民群眾對于新媒體編輯信息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既能夠增強新媒體信息的權威真實性,又便于群眾發出自己的聲音。從現今國家新媒體發展的現狀和實際情況來看,媒體信息之所以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吸引力,能為群眾提供這種大眾化的信息是根源之一。
5.信息技術素養
新媒體信息自身的時效性決定了新媒體信息的制作者必須不斷地堅持與時俱進的精神品質,同時融人到全民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中來,轉變傳統的工作方式,改變不良的工作作風和行為習慣,實現自身更大程度的進步。熟悉信息技術的設計原理,合理排版,優化布局,從整體上獲得群眾的認同,而要熟練理解新技術在新媒體信息傳播中的作用,比如微信公眾號、視頻剪輯,保證信息有效地傳遞,對于新的技巧要踏實地學習,不斷豐富自身的技能技術。新媒體的發展是社會進步的彰顯,不斷滿足市場需求提供更為及時有效的信息是新媒體的宗旨所在。廣大新媒體的編輯要以群眾的基本需求為導向,保持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貫徹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提升自身的大眾素養、政治素養和與時俱進的精神特質。
作者:劉樹 單位:吉林曰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