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中國法治文化的社會化范文

    中國法治文化的社會化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國法治文化的社會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國法治文化的社會化

    一、“法治文化的社會化”是一個有價值的學術命題

    第一,人的社會化是社會化的最重要內容。“所謂人的社會化是指人的后天行為的規范化,指生物的人或自然屬性的人按照一定社會文化的要求而被教化為社會人、文化人的過程。社會化也可以叫教化?!?a href="http://www.pamakids.com/zhengfazazhi/fazhiyanjiuzazhi/627827.html" target="_blank">中國要實現發展,就要把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法治原則等法治文化要素不斷培養成公民的自覺文化。這是法治文化社會化命題的價值所在。第二,當前,我國很多公民的法律修養、權利意識并不能達到社會發展的需要。由此導致好的法律并不能得到好的遵守。在法律并不健全的情況下,背離法治精神的行為也屢見不鮮。無可否認,在現實生活中普通公民的很多行為仍然受到傳統法律文化的某些消極影響,我們只有通過法治文化的社會化才能不斷剔除影響中國社會發展的某些不適當的文化因子。這是我們之所以要實現法治文化社會化的原因所在。第三,實現法治文化社會化的過程,是使法治文化逐漸成為社會主導文化的過程。而這一過程應當建立在中國自身文化獨立性的基礎上。法治之所以為追求民主、進步的國家所追求,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法治文化是一種開放性的文化,是一種包容性的文化,可以與每一國家的自有文化相融合。美國、法國、德國、英國等我們熟悉的法治國家都在踐行著自己的法治,但都保有了自己文化的獨立性。只有保持了自身文化的獨立性,法治文化社會化的命題對于中國才具有現實意義。

    二、當前我國法律文化的二元格局

    改革開放的30余年間,中國社會有了重大的改變和發展。很多新的觀念、新的思想在社會上得以傳播。源自西方的法治精神也在社會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傳揚。但是,中國社會的發展并沒有能夠消除傳統法律文化對人們產生的消極影響。傳統法律文化在當代中國社會仍有諸多體現,而在農村傳統法律文化的表現則更為突出。當代中國形成了以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和傳統法律文化為內容的二元格局。雖然中國近代經歷了百余年的社會變革和法制革新,傳統法律文化不再以完整的形態而存在。但是,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文化因子并沒有完全消退。在城市、在鄉村,傳統法律文化仍然以不同的程度影響著人們的行為。承襲傳統是中國的美德,但公民對傳統法律文化中某些消極因素“自覺”的接受,則對當代中國的發展產生了很多消極影響。我們很多現代的法律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實施。以我國刑法為例。1997年的新刑法吸收了很多現代的法治思想,相比1979年的刑法有跨越式的發展。但是,時至今日“大義滅親”的行為仍然得到很多公民的支持。在相關的案件中體現出傳統法律文化巨大的生命力和強勁的歷史慣性。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經過長期的歷史積淀,已經成為很多公民的一種自覺性行為?,F代法律的制定、修改和廢除并不能夠完全實現對傳統文化消極因素的剔除。針對西方的文化狀況,著名法學家達維德曾說過,“立法者可以大筆一揮,取消某種制度,但不可能在短期內改變人們千百年來形成的,同宗教信仰相聯的習慣和看法?!?/p>

    在中國,情況是相同的。中國古代社會的獨立發展使中國的傳統文化獨樹一幟,中國傳統法律文化也隨之發展、壯大,并體現出強勁的生命力。在近代以后,這種生命力更表現為強勁的歷史慣性。清末修律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西方列強的影響。西方列強在武力征服中國之后逐漸發現,武力控制并不能夠改變中國,他們面對來自中國文化的強勁的抵抗,要想真正控制中國,就要讓中國人認同和接受西方的文化,變法則是一種重要途徑,因此清末所簽訂的很多不平等條約中,西方列強都表示愿意幫助清朝政府進行改制、變法。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力量由此可見一般。而從另一方面來看,雖然自清末開始,中國經歷了百余年的法制變革與發展,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始終感受到傳統法律文化的存在。文化就是這樣,雖然僅僅是一種觀念,但足以左右我們的實踐。也正因如此,我們才要科學整合傳統法律文化,努力實現當打死中國法治文化的社會化。發現問題總是一個比較簡單的事情,但解決問題則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尤其是對文化這樣一種復雜的現象。雖然傳統法律文化在我國當前的社會生活中仍有相當程度的延續。但從積極的方面看,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社會發生著深刻的變革。改革開放更加劇了中國現代化的步伐。與之相適應的,我國的法制建設也取得了相當的成就。隨著立法的發展,執法和司法的規范,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已經逐步確立。由此,當代中國形成了法律文化的二元格局。建國以后,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在全國普遍展開,僅就傳統法律文化有較為突出體現的農村地區而言,法治建設仍取得了不小的成績。“新中國在1949年成立后,以國家面目出現的法律,具有國家意志屬性的國家法在農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推廣和實施條件。”

    法治文化中的諸多元素在農村得到傳播,人們對之的認同也在不斷加強。這樣的狀況在城市則有更好的表現。20世紀80年代已降,在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過程中,我國先后出臺了以1982年憲法為核心的一批基本法律,全面推進了我國的法治進程。1997年,“依法治國”被黨的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確立為治國的基本方略。1999年,“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被隆重地寫入憲法。中國的法治建設更進一步。近年來,黨和國家的一系列方針、政策使法治建設和社會整體發展取得了更為可喜的成就。文化大繁榮、大發展,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更為法治文化的社會化創造了積極有利的條件。

    三、在整合傳統法律文化中實現法治文化的社會化

    認清中國法律文化的現狀,科學評價傳統法律文化是我們實現法治文化社會化的前提。雖然傳統法律文化體現出很多消極因素,但其中也不乏合理成分。我們要對傳統法律文化進行合理的資源開發和利用,使傳統法律文化的積極成分能夠與現代法治文化更好地實現文化整合。只有吸收了傳統法律文化合理成分的法治文化才是中國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法治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中國傳統法律文化也不乏有益之處。認真對待傳統,是我們發展的歷史與邏輯起點?!敖涍^一個多世紀的代價巨大的社會實驗,中國人終于懂得了一個真理:未來的陷阱原來不是過去,倒是對過去的不屑一顧。就是說,為了走向未來,需要的不是同過去的徹底的決裂,甚至將過去徹底砸爛;而應該妥善地利用過去,在過去這塊既定的地基上構筑未來大廈。如果眼高于頂,只顧在白紙上描繪未來,那么,所走向的絕不是真正的未來,而只能是過去的某些最糟糕的角落?!敝灰覀冋J真對待,我們可以發現,傳統法律文化中的很多文化元素都是我們可以整合和傳揚的。以“孝”這樣一個文化特質為例。在中國古代社會中這一文化特質內涵極為豐富,但在傳統社會結構中被賦予了一些消極因素。而在我國當代有關家庭和親屬的法律制度中,“孝”的積極內涵完全可以,也應當被發揚和傳承下去,它構成了我們家庭和睦的基礎。一定的文化都與其所在社會的政治、經濟等因素相關。中國社會歷經革新,但傳統法律文化的很多文化元素依然存在,這一方面說明了傳統法律文化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證明了傳統法律文化的時代價值。同時,這也充分地說明我們對傳統法律文化進行整合的可行性。“在多元文化的時代,要想抵御你所不喜歡的文化,就要推出并捍衛你認為最好的文化,我認為,這是唯一適當的方式。”只有能經得起挑戰的文化,才是我們值得去捍衛的文化。無論是對待傳統法律文化,還是現代法治文化,我們都要使之保持開放性。要使法治文化在開放中實現社會化,要使傳統法律文化在開放中實現有效整合?!八^文化整合,是指不同的文化相互吸收、融化、調和而趨于一體化的過程?!薄拔幕蠈嶋H上是不同的文化重新組合。原來淵源不同、性質不同以及目標取向、價值取向不同的文化,經過相互接近、彼此協調,在內容與形式、性質與功能以及價值取向、目標取向等方面不斷被修正,發生變化,特別是為共同適應社會的需要,往往漸漸融合,組成新的文化體系。”傳統法律文化吸收、融合各種異質法律文化元素的過程也就是傳統法律文化實現整合的過程。而在中國傳統法律文化整合的過程中,源自西方的法治文化也要接受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挑戰。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法治文化在我國實現社會化的過程,也就是傳統法律文化自身整合的過程。傳統法律文化與法治文化的碰撞與交融,正是中國法律文化發展繁榮的表現。

    四、政府應成為法治文化社會化的主導因素

    當代中國法治文化的社會化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完成,諸如大眾傳播、各種形式的法律教育、法學研究、法律實踐活動中的信息傳播與反饋等等。從法治文化社會化的方式來看,可以由政府主導予以推進,也可以依靠公民的自覺進行學習。針對我國的特殊情況,政府應成為法治文化社會化的主導因素。這是因為:

    首先,傳統法律文化與現代法治文化并存的格局決定了政府應成為法治文化社會化的主導因素。傳統法律文化之所以成為很多公民“自覺”的行為選擇,一方面是傳統法律文化歷史慣性的體現,另一方面也是由傳統法律文化多以“言傳身教”的方式加以傳播所決定的。人們對熟悉的習慣的尊重,往往優于對陌生的法律的選擇。而法治文化在中國的傳播則是始終是依賴政府的力量。經過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動,法治文化通過法律制度和法律組織的活動在社會中得到滲透。這促成了中國法律文化二元格局的形成。依靠公民的自覺理性去選擇法治文化是一個相當緩慢的文化認同過程。我們的發展不能等待。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依靠政府的主導作用,積極促進傳統法律文化與現代法治文化的相互整合。在現代社會中,我國的行政管理體制已經將政府權力深入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國傳統法律文化中也有對政府依賴的文化傾向,這些為政府成為法治文化社會化的主導因素創造了積極有力的條件。

    其次,只有在政府的推動下,法治文化的社會化才能實現最佳效果。在我國,法治文化社會化的各種途徑并不完全暢通。而打通渠道,政府既責不旁貸,也能當重任。從大眾傳播來看,作為法治文化社會化最重要的一種途徑,只有在政府的支持下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應有的社會作用。在我國,媒體始終要擔負國家和社會的基本責任。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代表大會的報告中指出:“要積極發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事業,堅持正確導向,弘揚社會正氣”。這既強調了媒體的社會責任,同時也指出了政府對媒體予以指導的重要性。法律教育也是法治文化社會化的重要渠道之一。雖然發展教育事業有多重力量可以依靠,但政府始終是教育事業發展中的核心和主導。只有在政府的支持、監督、管理之下,各種正規的法律教育和非正規的法律教育才能夠真正成為公民獲取法律知識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從法學研究來看,正是在政府的主導下,更重學術研究不斷得到重視,并獲得更為有效的資金支持,學術研究日漸繁榮。從法律實踐活動中的信息傳播與反饋來看,公民在參與到的各種法律實踐活動中可以獲取法律信息,培養法律情感,增強法律意識。要確保公民在所參與的法律實踐活動中能夠獲得良好的信息傳播,形成良好的信息反饋,需要政府的主要力量。政府可以在人員聘用,制度建設等方面保證各類公務人員在法律實踐活動中端正行為,給予公民積極有效的引導。

    最后,法治文化是一個綜合的社會活動,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在政府的主導下,才能科學、有效協調各種關系,確保法治文化在社會生活各領域全面實現。法治文化所表達的現代文明并不僅僅是一種政治文明或法律文明,而是以文明的法律作為權威而確立的全社會和諧發展的文明。法治文化的社會化理所當然應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完成,而這一過程正是需要政府積極發揮主導作用的過程。只有通過政府主導作用的積極發揮,法治文化才能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中全面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及功能。在中國社會發展中,政府始終是我們應當并值得依靠的力量。無論我們的政治體制如何改革,政府職能如何轉變,政府在維護國家安全、保障社會秩序、統籌社會發展、推動經濟增長、促進文化繁榮等方面所具有的主導作用都始終應當堅持。在“改革開放前,政府掌握著一切經濟、政治、法律、文化要素,政府權力輻射到社會的每一個領域,甚至私人角落”改革開放后,雖然政府的權利在社會生活中有所收縮,但中國政府始終對社會生活保持著重要的影響。政府始終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發展中的主導因素,法治文化的社會化也必然需要政府主導作用的發揮。

    本文作者:閆弘宇單位:東北師范大學政法學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少妇ay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 二区 三区 中文字幕 |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三寸蜜桃| 精品国产福利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无码专区一区| 亚洲爆乳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精品蜜桃一区二区三区WW| 蜜桃AV抽搐高潮一区二区| 人妻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AV| 99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天天看高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看| 伊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色欲AV| 国产高清视频一区三区|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音先锋| 一区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av区一区二区三| 无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国产伦理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白峰美|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国产| 亚洲一区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大 | 午夜福利无码一区二区| 天堂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酱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福利|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久久| 人妻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视频免费一区| 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