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議行政法理念建構的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當前我國行政法所面臨的一些挑戰
1、來自信息社會的挑戰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由于公眾沒有有效的獲取信息的平臺,信息的往往被政府所壟斷。而在工業革命之后,公眾獲取信息的渠道則增加了新聞媒體這一新的途徑,但依然只是被動的參與者而已。而在二十一世紀末期,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不僅信息的傳播速度成倍的提高而且誕生了各色各樣的信息傳播和交流平臺,公眾不再是單純的通過為數不多的渠道被動接受信息的人群,而是多渠道的信息接受和為一體的人群。與之相對應的,我國當前行政法的理念依然停留在大眾只是被動的信息接受者的基礎之上,因而在面對眾多突發性社會事件的情況時,政府往往不能及時做出有效的應對策略,使得公眾有可能被夸張或不實之言語所綁架。
2、來自公民社會的挑戰
自三皇五帝產生以來,無論我國的政治制度如何轉變,我國的行政主體在做出行政行為時依然秉持著一種“家長主義”的觀念,行政主義將自身視為以為有著無上權威和責任的父親,而將民眾看作需要照顧的“子女”。因而,在社會實踐中,無論是行政法規還是政府官員所表現出來的往往都是一種“盛氣凌人”態度,不喜歡與群眾溝通,而喜歡直接做出命令。在古代社會,由于不平等的思想存在的緣由,一位仿佛如慈祥并負責的父親一樣的官員往往被稱頌。但隨著現代公民社會的發展,平等觀念早已深入人心,使得公眾排斥來源于不平等“父親”所做的決定——即使這個決定有利于公眾。
3、來自風險社會的挑戰
科技進步的同時也為社會帶來了新的風險。自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所面臨的危險不再局限于簡單的自然災害,還新增了各種與新資源、新技術與新產品相伴隨的人為災難。無論是著名的前蘇聯核電站爆炸還是近幾年哈爾濱化工廠化工原料泄露,都給予了政府新的責任——在突發高危災難發生時的應對應急能力。總之,在這個無處不存在風險的社會,政府將不僅僅滿足于守夜人的角色而要發揮更為能動的作用。
上述問題的產生并不局限于當前的我國,在西方國家的發展過程中也曾出現過類似的狀況,有些也持續到今日。因而國外的學者針對上述問題也有著各種不同的思考。其中獲得普遍認可的主要有以下兩種:
1哈貝馬斯的“商談主義”。根據哈貝馬斯的觀點,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可以通過有效的溝通和理性的對話,最終獲得更為和諧的結果。而在法治領域中,事實與規范不再是僵硬的相對應,而是可以通過不斷的商談,尋找出二者實際利益的切合點,以此為基礎最終形成一種相互間及時有效回應的對話機制。
2美國行政法學界所流行的“能動的行政法”。由于美國的法治發展歷史較長,因而其行政法的理念也相對較為成熟。根據社會發展所導致的各類問題和危機,美國行政法學者認為行政法應區別對待政府的行政行為。在涉及到基本人權的領域,要嚴格限縮政府的權能;而在涉及到高度專業化的領域,則允許決策公開化的情況下給予行政主體應有的尊重;此外在發生非常規事件之時,預留給政府采取各種措施的空間以及容忍可能造成的風險。針對現階段我國行政法所面臨的各種危機和挑戰,針對行政法的理念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1、實施多元化的行政主體
長久以來,我國的行政主體往往僅指單一的政府,其余履行部分行政職能的機構也在政府的完全掌控之下。而世界的發展潮流則是多元化的行政主體。因為政府作為擁有較為強勢地位的公權力機關,為維護其自身的權威往往采取強硬的一種態勢,而現代社會中,不少行政法所處理的領域內,需要的不是一條生硬的命令而是有效的溝通。因而建立除政府以外的行政主體既可以緩解政府和民眾間的一些對立而提供一種較為和諧的溝通平臺。此外在涉及一些較為專業的領域之內,委托具備較高專業素養的第三方來行使職權,則可以有效的促進決策的合理性。
2、采取多渠道的信息公開
重大事件中的“微博直播”已然證明過去政府對于信息的壟斷能力已經大大降低,這一狀況的改變要求政府應該轉變對于公眾知情權的態度,相信群眾的理性。當今我國的行政法領域已經規范了聽證程序和政府信息公開制度,但在現實中并沒有很好的落實。因而,當前我國在傳統的政府信息公開的領域范圍內不僅僅要做到公開,并且要做到積極公開,使得公眾能充分的了解行政主體決策的過程,從而達到使其認可最終的行政行為。此外,面對各類新的信息傳播媒介和平臺,政府應該大膽的去利用,在可能形成虛假信息之前將真實的信息提供給公眾,使得公眾獲得正確的認識,與此同時樹立政府的權威。
三、結語
我國行政法理念的轉變絕不是一時可以完成的任務,不僅僅是因為我國的法治與法學理論的發展不成熟,更因為只有不斷更新的行政法理念才能更有效的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希望通過分析當今社會的不足以及可能有效的幾點思考,試圖展現出一條建構行政法理念的探索方法。
作者:徐文燕單位:德州學院政法系